2008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5

发布时间:2008-10-31 点击数:2063

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

()货物贸易

  2008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继续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2075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出口6700亿美元,增长22%;进口5375亿美元,增长31%;货物贸易顺差1325亿美元,下降2%。据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出口增长有所放缓,进出口顺差缩小。2008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2338.0亿美元,增长25.7%。其中:出口6662.5亿美元,增长21.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进口5675.5亿美元,增长30.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4个百分点。进出口顺差987.0亿美元,同比减少138.2亿美元。

  一般贸易比重继续提高,加工贸易增长平缓。一般贸易进出口5965.0亿美元,增长35.2%,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3060.7亿美元,增长24.5%,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进口2904.4亿美元,增长48.7%,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6.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5096.6亿美元,增长15.5%,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出口3217.9亿美元,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1878.6亿美元,增幅提高1.7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进口增长加快,民营企业出口增速下降。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845.7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3013.8亿美元,增长31.9%,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进口1801.1亿美元,增长45.2%,高出同期总体进口增速14.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2478.5亿美元,增长31.9%,其中:出口1701.6亿美元,增长29.9%,较上年同期下降13.2个百分点,进口776.9亿美元,增长39.9%

  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上半年,欧盟仍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2021.4亿美元,增长27.7%,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15.1个和9.9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是16.38%;美国、日本继续保持我国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美、中日双边贸易额分别为1583.1亿美元和1296.1亿美元,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1167.9亿美元,同比增长8.9%,远低于同期全国整体出口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9个百分点。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印度、澳大利亚、东盟等。

  机电产品出口势头良好,能源资源进口价量齐升。上半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3887.8亿美元和1961.7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5.3%21.8%,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为58.3%29.4%。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为2653.7亿美元和1685.8亿美元,分别增长18.8%15.9%。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大幅增长,其中,原油9053万吨,增长11%,均价上涨67.3%;成品油2101万吨,增长16.4%,均价上涨77.3%;铁矿砂2.3亿吨,增长22.5%,均价上涨77.4%;大豆1723万吨,增长24.4%,均价上涨78.3%

  ()服务贸易

  2008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收入721亿美元,同比增长29%;服务贸易支出754亿美元,增长28%;逆差33亿美元,上升5%。我国服务贸易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服务贸易规模继续扩大,增速放缓。2008年上半年,服务贸易总额1475亿美元,同比增长28%,较上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较同期货物贸易总额增速高2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逆差有所扩大。服务贸易逆差3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其中,主要逆差项目为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分别为59亿、58亿和44亿美元;主要顺差项目为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和其他商业服务,顺差分别为26亿、27亿、15亿、17亿和43亿美元。

  运输和旅游仍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运输和旅游收入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27%28%,支出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33%23%,两项收支合计占服务贸易总规模的56%,此比例与上年同期持平。

  高附加值服务增速高于服务贸易总体增速,逆差有所下降。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广告宣传四个高附加值服务项目总收支为24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高于同期服务贸易总体增幅5个百分点。高附加值服务项目收入119亿美元,增长50%;支出128亿美元,增长21%;逆差1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亿美元。

  服务贸易主要伙伴国家/地区基本保持稳定,集中度较高。服务贸易收支前十名伙伴国家/地区占全部服务贸易收支的近3/4。其中,服务贸易收入来源国家/地区排名前五位的仍是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支出目的国家/地区排名前五位的仍是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澳门。

  ()直接投资

  1.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8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80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撤资清算等流出60亿美元,增长36%;净流入741亿美元,增长27%2

  从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的部门构成看,2008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772亿美元,金融部门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29亿美元。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资金来源地较为集中。2008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资金来源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422亿

  2 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贷方)为在我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包括股本金、收益再投资和其他资本;流出(借方)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撤资和清算资金的流出。目前,由于统计时点、统计口径以及统计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与商务部公布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

  美元)、美国(43亿美元)、新加坡(41亿美元)、中国台湾(38亿美元)、日本(32亿美元)、韩国(22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19亿美元)、德国(13亿美元)、法国(11亿美元)、英国(9亿美元),前十位国家/地区在华投资金额占同期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总额的90%

  部分自由港来华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08年上半年,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毛里求斯、巴巴多斯、西萨摩亚和百慕大等自由港对华直接投资约为4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7%,占我国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总额的6%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区域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东部地区仍是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聚集地,但中西部地区的增速更快。2008年上半年,江苏、上海、广东、北京和浙江等东部地区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资金额比上年增长21%,占全国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总额的83%;湖北、安徽等中部地区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资金额增长51%,占全国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总额的8%;西部地区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资金额增长89%,占全国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总额的9%。中、西部地区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资金增速高于东部地区,二者在全国的比重同比均上升了2个百分点,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依然明显。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略有变化,农、林、牧、渔业受到外资青睐,房地产领域实际利用外资增长减缓。2008年上半年,制造业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资金额比上年增长24%;房地产业增长1%;社会服务业增长59%;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增长38%;交通运输和通信业增长6%;金融保险业增长19%;农、林、牧、渔业增长66%

  2.对外直接投资

  2008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343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对外直接投资撤资清算等汇回9亿美元,增长57%;净流出333亿美元,增长350%

  从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构成看,2008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258亿美元,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85亿美元。

  从投资目的地看,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去向依次为亚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及欧洲。其中,对亚洲地区的投资占88%,对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地区的投资分别占5%4%2%1%1%

  从投资的行业分布看,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涉及批零贸易、资源开发、公共产品、生产制造和设计研发等众多领域,其中,在商务服务、矿产开采、电力资源供应及制造等行业的直接投资较为集中,2008年上半年对以上四个行业的投资额分别占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5%10%6%3%

  从投资方式看,国内有竞争力的企业更多地采用收购兼并方式进行对外投资,跨国并购趋于活跃。2008年上半年,以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62%

  ()证券投资

  2008年上半年,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19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48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回流14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151亿美元;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

  2008年上半年,我国证券投资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对外证券投资由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其中,对外股本证券净流出1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8%;对外债务证券投资净回流159亿美元,2007年同期为净流出100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我国证券投资呈净流入态势的主要原因,一是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投资收益降低,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发展,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对外证券投资风险加大;二是受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银行外汇流动性趋紧,为满足国内外汇贷款需求,商业银行大幅减少对外证券投资。

  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减少。2008年上半年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入同比下降51%。其中,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募集资金38亿美元,下降49%;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净汇出0.7亿美元,2007年同期为净流入15.2亿美元。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2008年企业境外上市规模相对2007年明显下降;二是国内资本市场价格和交易规模大幅回落,对境外投资者吸引力减弱;三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境外投资者资金紧张,对我国证券投资减少。

  ()外债

  截至2008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4274亿美元(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2788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1486亿美元。

  按期限划分,20086月末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3余额为1621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37.9%;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2653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62.1%,其中:登记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167亿美元4,贸易信贷余额为1486亿美元。

  2008年上半年,我国外债变动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外债总规模继续增长。2008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比上年末增加538亿美元,增长14.4%。其中,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比上年末增加86亿美元,增长5.6%,主要来自外资金融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中长期外债增长;短期外债余额(剩余期限)比上年末增加452亿美元,增长20.5%,主要源于贸易信贷和中资金融机构外债规模增长。20086月末,贸易信贷余额比上年末增加155亿美元,增长11.6%,对短期外债增长的贡献率为34.3%

  从债务人类型看,登记外债增长主要源于中资金融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规模增加,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51亿美元和125亿美元,分别增长24.7%20.2%,对外债余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2

  3 按照期限结构对外债进行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签约期限划分,即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外债为中长期外债,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债为短期外债;二是按照剩余期限划分,即在签约期限划分的基础上,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纳入到短期外债中。为便于区分两种分类方法,本文在中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后分别以签约期限和剩余期限注明分类方法。

  4 登记的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1167.65亿美元中包括登记短期外债(签约期限)余额961.68亿美元和未来1年内到期的中长期(签约期限)转短期的债务205.97亿美元。

  22% 16.9%,二者对外债余额增长的贡献率合计为48.1%

  从债务类型看,登记外债仍以国际商业贷款为主。20086月末,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2188亿美元,占登记外债余额的78.5%,所占比重较上年末上升2.8个百分点;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600亿美元,占登记外债余额的21.5%

  从币种结构看,仍以美元债务为主。在20086月末的登记外债中,美元债务占70.1%,比上年末上升2.3个百分点;其次是日元债务,占10.0%,比上年末下降1.1个百分点;欧元债务占6.8%,比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其他债务包括特别提款权、港币等,合计占比13.1%,比上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

  中长期债务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在登记的1827亿美元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余额中,投向制造业340亿美元,占18.6%;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97亿美元,占10.8%;投向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81亿美元,占9.9%;投向信息技术服务业122亿美元,占6.7%;投向房地产业138亿美元,占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