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依然持续强劲

发布时间:2008-05-28 点击数:2449
 
⊙主持人:邹民生乐嘉春

    嘉宾:梁达(本报特约供稿人,国家权威机构高级统计师)

    大地震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运行趋势与方向

    主持人:汶川大地震波及人口多、地域广。这场灾害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你长期研究经济数据,从你的角度看,影响如何?中国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是否会受到很大影响?

    梁达:先说我的总体看法,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局部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的趋势与方向。

    来看一组数据。此次地震灾区主要集中在四川及其周边省市。四川省及毗邻的重庆点击查看重庆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市两地生产总值之和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5.9%,两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5%。两地出口额仅占全国总出口额的1%。这种占比表明,成渝两地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是不大的。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必然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能还要动用财政手段来重建受损公路、房屋和基础设施。而各种必要的维修或重建工作又将有助于刺激制造业活动,从而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这在一定时期内,反而有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除了这个特殊原因外,中国经济特有的内在增长动力并未因此发生实质性改变,仍将继续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国内、国际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两大亮点是国内消费继续保持强劲,货物进口额增速明显加快。特别是消费已替代出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初步显现出“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这是我们判断经济增长趋势的重要观察点。

    内需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主持人:有什么数据能支持你的看法?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具体表现在哪里?

    梁达:我想,至少有三方面数据,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强劲的内在增长状况,一是国内消费、二是进口、三是投资。

    先看消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20.6%,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实际增长12.3%,其中3月份增长21.5%,成为1996年2月以来的新高;扣除物价实际增长12.7%,加快了0.2个百分点。

    国内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首先是近几年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成为零售总额增长的基础和前提。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也促进了消费的增长。在过去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工资的基础上,今年起又连续三年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工资,还要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职工的收入又有了增长。

    还有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的落实。加上今年开始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等,都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增长。

    另外,人口流动持续活跃,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包括就业的增加,都有利于居民消费的增长。

    再看进口。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7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其中出口3059亿美元,增长21.4%,低于去年同期6.4个百分点。一季度的出口数据没有出现大幅度回落,与市场预期基本相符。数据显示在外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并未受较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国内需求旺盛的影响,进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出口增速减缓的影响得到一定的缓冲。一季度进口额达26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6%,加快10.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同比减少49亿美元。如果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进口实物量的增长速度还要大一些。进口增长速度越快,说明国内的需求越是强劲。

    另外,在看投资。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6%,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加快0.6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3%,加快1.6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2.3%,同比加快5.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80.8%、25.9%和25.3%。

    由此可见,内需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将持续保持

    主持人:从你提供的国内消费、进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看,中国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元素正在日益突显。尤其是国内消费需求日益强劲。不过,在国内外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消费需求能否持续?

    梁达:虽然国内外通胀压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是我们观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作用是在一个大趋势下看的。

    近三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2.9%、13.7%和16.8%,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今年一季度更高,达到20.6%。消费加速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因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十分明显。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多年来宏观调控所期盼的结果。

    具体可以从五方面来观察。

    第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会大幅度提高。

    2007年以来,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但消费需求的贡献率却有所加大。据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初步核算,2007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功不可没,对GDP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

    在11.4%的GDP增长中,消费、投资、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6%、37.7%和23.7%,分别拉动4.4、4.3、2.7个百分点。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5%,继续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稳步提高。这表明我国经济高增长成功地由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从外贸拉动型向内需推动型转换。稳步攀升的新一轮消费增长,逐渐成为引领经济持续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显示出消费拉动的强大动力。

    第二、消费与投资增长率差距将逐渐缩小,“三驾马车”协同拉动的局面将会实现。

    近几年来,消费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最根本的原因是相对于投资、出口增速过快,消费增速偏低,造成三者比例关系的失衡。加上居民消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消费比较理性,按需消费、适度消费比较普遍,不容易出现过热现象,而投资、出口则受众多因素影响,出现过热现象的机率偏高。

    2007年,消费与投资增长关系趋于协调,差距缩校在国家“有保有压”投资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投资结构趋于优化,速度有所减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4.8%,增速仅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而消费需求稳中趋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呈现了逐月加快的态势。

    2004-2006年连续三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高于GDP增幅,2007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比上年加快3.1个百分点,实际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并继续高于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

    可见,消费、投资的增长速度差距正在缩小,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已从过去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逐渐转向“三驾马车”协同拉动的局面。

    第三、服务性消费比重迅速提高,将进一步拓展消费需求空间。

    居民消费包括实物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2007年城乡居民除商品性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外,消费开始从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求向重视提高生活质量的方向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花钱买享受、买时尚、买轻松、买健康等正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新趋势。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体现生活质量的提升,各种高档消费品如住房、汽车等需求增长的同时,也随之提高了对服务消费的需求,消费热点集中在教育、信息、旅游、医疗保舰文化等发展和享受方面

    据调查统计,2006年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1%,农村居民服务性支出的比重为30.6%,如按城乡居民服务性支出比重提高到30%测算,2002-2007年年均增加消费需求约210亿元,拉动经济增长0.28个百分点。

    第四、人民币升值和进口商品增加对国内消费市场的影响将会加大。

    自2005年人民币实行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呈现升值态势,到200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达到13.3%,人民币升值以后,表明同等数量的货币单位的购买力相应提高,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购买能力。一方面提高国内金融资产的相对市场价格,使国内居民获得更大的财富效应,提升购买力,进而刺激国内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使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境旅游、购买进口商品等变得相对便宜,这些都会刺激居民的消费。

    近几年,国内商品市场逐渐转向全面开放,居民消费渐趋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对商品的品种、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增加,消费档次提高。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食品及活动物进口额比上年增长15%,饮料及烟类增长34.7%。其中食用植物油增长97.9%,大豆增长53.2%;机电产品进口额增长16.7%,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额增长17.3%。一些高档商品进口量大增,小轿车进口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达25.3%。进口商品的快速增长,表明居民消费已渐趋国际化,消费档次快速提升。

    第五、宏观面将有效地提高居民购买力,支撑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今后几年,国家将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各种迹象表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不会改变,企业盈利仍将保持较高水平,速度快、效益好的经济运行环境有助于生产和消费形成良性循环,支持消费扩大。

    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前景依然乐观。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增发低保对象临时补贴以及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都将提高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消费心理将大为改善,从而将促使居民提高消费率。今年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将比上年增加,随着全国范围内免收学费、医疗保障、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保障性措施的逐步到位,后顾之忧将得到缓解。

    此外,农民在政策倾斜和农副产品涨价的双重作用下,收入增长有望超过前两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将有力推动消费的快速增长。

    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