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全球经济增长的共同难题

发布时间:2009-05-25 点击数:1104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是今年的经济增长怎么样、有多快,而是未来的经济增长能否可持续。
  为什么要谈“可持续”?
  显而易见的答案是,自2007年9月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各国都已经采取了低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刺激方案重磅出击,一些西方国家甚至不惜通过开动印钞机的方式,向市场注资以刺激经济增长。人们相信,世界经济在众多经济刺激措施和充裕流动性的共同作用下,有望在今年遏止住下滑势头,探底回升。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不久前就曾表示,美国经济可能于年内晚些时候触底回升。
  但触底回升以后怎么办?是昙花一现地短暂冲高,复归沉寂,还是在触底之后一直保持持续低迷?经济复苏的“嫩芽”能否持续向上生长?
  现在,人们最大的担忧主要来自,此前大力度的甚至是透支了未来经济增长后劲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如果世界经济仍然低迷,各国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又还能采取怎样的措施?如果钱砸完了,经济增长依然后劲不足,全球经济如何才能保持可持续高增长?如果全球经济长时间低位徘徊,失业率继续上升,各国将如何解开这个死结?
  没有人否认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百年难遇的。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说,全球正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危机、衰退中。因为是百年难遇,所以各国开出的都是猛药。大家都期望通过短期强刺激,先让本国经济稳住并挺住,然后等待搭上世界各国经济恢复增长的顺风船,最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持续增长。问题是,如果本国经济挺到最后,并没有等来世界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强劲增长,而刺激经济的“弹药库”又已经“弹尽粮绝”,先前的经济刺激又没有解决本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那么这些经济体该怎么办?
  困扰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是全球金融体系这个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线路”———信用扩张功能出了问题。解决上述令人困惑的问题,也必须从这里入手。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很多金融机构都积累了巨量不良资产,有的资不抵债,申请了破产保护或被其他金融机构收购兼并;有的尽管通过了所谓的压力测试,但基础脆弱,仍需补充巨额资本金;更多的欧美银行,事实上技术上早已破产。这样的不健康的金融体系,带给世界经济的,一方面是百姓和市场对金融体系的不信任,不敢把钱放在它们那里;另一方面是它们之间互相不信任,不敢进行资金往来,信贷扩张能力丧失。于是,尽管各国不断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但大量资金都积淀在金融机构手里,不仅没有发挥乘数效应,更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看似流动性充裕中却出现了一段时期以来的匪夷所思的通货紧缩现象。
  毫无疑问,要解决全球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当前首当其冲应当解决金融体系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制约问题。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未来全球经济无法实现可持续增长,那一定是全球的金融体系不仅未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反而成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让全球经济在等待金融体系“恢复体力”中踟躇不前的因素。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日前表示,全球性的危机,需要全球性的应对措施。在解决全球性经济增长的共同难题面前,同样需要各国并肩采取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措施。在这里,各国除了自己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外,更应当同心协力,下决心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让更多在未来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进来,共同制定国际金融规则,以彻底解决钱砸完了以后的世界经济出路问题。尽管金融体系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但如果现在不开始行动,改革永远不会发生,可持续增长也将姗姗来迟。在全球性通货膨胀尚未出现、各国央行尚毋须为防止通胀而不得不从市场收回资金之前,现在应当是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夯实基础、积蓄后劲的最好时机。(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