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担保公司频打擦边球 越俎代庖放贷渔利
再次“提准”之后,中小企业要从银行贷到款,便难上加难。而记者发现,银行贷款难加剧的背景之下,不少担保公司却好似迎来了自己的春天,频打擦边球,直接做起了贷款业务。一些担保公司的年化放贷利息甚至超过银行基准利率10倍。
林先生是汉西一家具厂的老板,由于资金紧张,便决定向银行贷款300万元。由于抵押物估值较低,贷款数额较大,多家银行都建议林先生先找担保公司。
林先生随后找到一家担保公司,但接触过后却发现,对方不是只想做担保这么简单。“谈了半个小时,最后叫我直接向他们贷钱。”林先生告诉记者:“担保公司问东问西,却频频表示向银行贷款太难太慢,后来终于摊牌,说可以直接贷款给我,但月息要6%。”
记者发现,林先生所遇到的情况相当普遍。武汉新纪元投资担保公司刘经理告诉记者:“我们直接贷款最低月息是6%,只要抵押物够,一天便能放款,银行可能要办一个月。”按6%月息算,其年化率远超银行基准利率10倍。
据官方统计,武汉目前在经营的担保机构约有100多家,而拿到担保公司牌照的仅有30多家。武汉一位从事多年担保业的人士透露:“据我了解,相当部分的担保公司都在打擦边球,贷款已经成为担保公司的一项经营模式。部分公司更是打着担保的幌子,实际专门从事高利贷业务。”
而一些银行也热心于向贷款者推荐担保公司。
在交通银行江岸支行,中小企业贷款负责人王经理就向记者推荐了一家担保公司。当记者询问向担保公司直接贷款的风险时,这位王经理当即表示:“没问题,向担保公司贷款更容易,有风险也是他们的风险。”
担保公司从事贷款业务,早就被明文禁止。根据法律规定,除金融机构、经审批的机构外,任何企事业单位都不能从事贷款业务。6月15日,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打着担保旗号从事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吸存、高利放贷等违法活动,给合法经营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和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形象声誉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应由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查处。
(长江日报)